醫改辦有關負責人稱,此前三年改革重點在基層,今后四年上移到公立醫院,是深化醫改的攻堅階段。
根據中國政府網昨日消息,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印發“十二五”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,這個規劃主要明確2012- 2015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階段目標、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,是未來四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。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稱,前三年改革的重點在基層,到了“十二五”時期,改革的重心逐步從基層上移到公立醫院,涉及體制機制改革的問題更多更復雜。這是利益格局調整的深水區,醫藥衛生體制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這一時期集中暴露,需要逐一破解。因此,“十二五”時期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關鍵時期,是深化醫改的攻堅階段。
征求意見中落實“政府辦醫責任”
“四年規劃”制定有個幕后智庫,即醫改咨詢委員會。該咨詢委成立于去年6月23日,時逢新醫改三年期滿將至。醫改咨詢委的定位鎖定在五個方面:承擔醫改方案的咨詢論證、地方醫改實踐的調查研究、醫改效果的分析評估、建言獻策以及新聞宣傳,其首要命題將是協助編制醫改“十二五”專項規劃。
據咨詢委成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、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介紹,咨詢委一成立,36位專家學者就根據各自研究興趣或專長,收集整理資料、分析數據、提出建議、撰寫報告,為醫改辦形成最后的規劃提供參考。
《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》曾面向全民征求意見,此次“四年規劃”雖未大張旗鼓,但也經過了調研和各方意見匯總。去年10月左右,國務院醫改辦公室曾就“十二五”醫改規劃(2012-2015年)廣泛征求部門和社會各方的意見。10月,國務院醫改辦還專門召開“十二五”醫改重點課題報告會,聽取醫改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匯報有關課題研究成果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、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在國務院醫改辦第七次全體會上曾要求,起草小組認真吸納會議各成員單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,修改完善后盡快上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。
也是在去年10月的會議上,咨詢委成員、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第一次看到“四年規劃”初稿?!捌鋵嵆醺搴湍壳俺筛逵泻艽蟛煌?,她回憶,其最大變化就是目前成稿聚焦改革,列出了更多可操作性的舉措。
其中,針對公立醫院改革的修改讓李玲印象深刻。據介紹,當時初稿中并沒有“落實政府辦醫責任。堅持公立醫院面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導地位,進一步明確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目的和應履行的職責,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”。而當時,與會眾學者均提出相關意見,李玲認為,這句話找到了目前公立醫院弊病的癥結,即辦醫缺乏政府職責,造成醫院唯利。李玲回憶,此后國務院醫改辦還就規劃征求了多次意見,而專家們均建議并將規劃重點指向突破公立醫院改革、建立新制度。
醫改咨詢委也被譽為“全新醫改咨詢機構”,其任務之一是醫改效果的分析評估。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員透露,這一使命也就意味著,“四年規劃”的實施進程將不斷得到咨詢委的監督,而2015年,咨詢委還將總結評議其效果。
醫改承上啟下而非“新一輪”
事實上,“四年規劃”也是此前“三年醫改”的延續。2009年年初,國務院發布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(2009-2011年)》,一度被業界稱為新醫改的“組合拳”。然而,當時的“拳頭”并非醫改的終點,而是由淺至深的探索。
“醫改啟動實施前三年,也就是2009-2011年,是醫改的起步階段,著眼于保基本,從基層入手推進改革”,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,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來看,通過前三年五項重點改革,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經成形,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了城鄉全體居民,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初步建立起來,基層服務體系薄弱的現狀明顯改善。從改革推進的角度看,醫改采取了自下到上、由外到內逐步深入、持續攻堅的推進策略。
按照《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》,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,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。“四年規劃”的出臺,正延續了此前“三年醫改”未完成的使命。
公立醫院改革劍指頂層設計
去年6月23日,國務院醫改辦印發了關于醫改重點難點問題研究的指導性文件,提出“拓展公立醫院改革頂層設計、重構藥品流通體制”等問題。這也是“四年規劃”方向所指。
“四年規劃”中,公立醫院作為獨立一章,提出要把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,以破除“以藥補醫”機制為關鍵環節,統籌推進管理體制、補償機制、人事分配、采購機制、價格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,并明確2015年要實現縣級公立醫院階段性改革目標。
李玲將其視為“改革頂層設計”。因為此前醫改只是設立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,并無明確方案。而目前則提出可操作的方案,即重點是縣級醫院改革,而這一級改革是農村的最高級醫院,服務的人口最多?!翱梢哉f,新的改革從試點轉向實際,而且打下了改革頂層設計的基礎”。
2012年,全國選擇300所左右縣級醫院,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;在總結經驗、完善政策的基礎上,全面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。
在劉國恩看來,公立醫院改革必須要通過“內增活力,外加推力”來實現。新規劃將政府財力集中于縣級公立醫院,并“鼓勵社會資本對部分公立醫院進行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投入”,意味著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向下傾斜,為社會力量進入上級三甲醫院提供了空間,優化資源配置。
但李玲也指出,目前需要吸取前三年經驗,醫療衛生的管理體制需要同步改革,降低各部門的協調成本。而目前部門利益存在沖突,醫改若成功,需要成立一個綜合管理與醫療衛生相關的大部門。
源自:科訊網